编者按: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为唤起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普及人道主义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月16日,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团委及青年志愿者服务部成员同张家界市爱盟公益协会、张家界康福盲人按摩院、慈利县义工协会等组织在张家界市桑植县金岩乡敬老院进行“全国助残日”主题系列活动。 青春暖夕阳,关爱促温馨。吉首大学旅游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部的志愿者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认真倾听。帮助盲人按摩师调整老人姿势、与老人进行手语交流、并帮助院长给瘫痪老人更换衣物、帮助老人吃饭、扶助老人锻炼僵硬的腿脚,充分展现了“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精神,撒播着志愿服务的种子,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青年志愿者们用行动彰显了有理想、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青年之风。 以残助残,传递爱心。张家界市康复盲人按摩院的按摩师为残疾老人进行按摩服务,缓解老人身上多年的病痛,并为老人修甲、掏耳朵等,“盲与不盲,从心定义”,盲人志愿者们身体力行传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展示了残疾人不一般的奉献。盲人按摩师们虽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他们内心是充满阳光,他们向外界表达着心中的爱,他们所感受的世界依旧光彩夺目、温暖如春。 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张家界市爱盟公益协会与慈利县义工协会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捐赠了轮椅、坐便器、拐杖、牛奶等生活必需物品,细致入微的打扫了卫生,实现了公益协会与残疾人士零距离, 义工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为残疾人付出了自己的关爱,让残疾老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使志愿服务成为时代新风。 生活给残疾人带来诸多的不如意,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有着千难万阻,有些困难还不是单凭自身的努力所能战胜的。他们的奋斗和追求,需要人们的理解、尊重以及国家的特别扶助。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飞速发展,残疾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逐渐浓郁。如今,扶残助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正逐步发展成为“助残周”或“助残月”,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望我校学生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投身于我国扶残助残及各种公益活动之中! (主编:刘雅菲、刘逸斯、王燕 摄影:王燕) |